這兩個星期的語五課程 因為瑋寧家庭學校有點分身乏術 抱歉漏了
我快快跟上.....
最近的語五 大概就是---
以專題線為隱隱的討論基底 上層在跑的 是與不同活動和學科的合作連連看
對我來說 是嘗試 是練習 也是一種工作形態
一條線 是猴硐鐵道之旅
一條線 是運動會
再一條線 是宜蘭校外教學
先說侯硐
我們利用猴硐之旅 練習做簡單的手工書 內文 是關於行程的種種 以及
<--這本書的部份節錄
跑文本和生字詞的同時,為了侯硐的另一個元素--煤礦業
所以我們把"十月的天空"這部好電影拆成行前兩次,回來一次,邊討論邊看
這部我鍾愛的電影 用孩子可以懂得的方式 訴說礦區的生活以及實現夢想所需要的毅力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D%81%E6%9C%88%E7%9A%84%E5%A4%A9%E7%A9%BA
去侯硐之前 我想 除了貓城,一群台灣愛貓人士曾經的努力之外
孩子們還可以對於煤礦業 有著一絲敬意
去了侯硐,小孩在課堂上吱吱喳喳競相告訴我當天發生的事情和心情
怎麼個競相法?就是到了快節奏的諒要說話的時候,
忽然喘了一口氣說:終於輪到我了.......
小孩們吱吱喳喳的說著吃到的麵、遇到的人、發生的事,說完,我也在黑板上完成一個樹枝圖,
試著讓小孩理解,自己可以從樹枝圖中擷取的元素和分段的簡單方法,
這星期的回家作業, 我請小孩書寫這次的侯硐鐵道之旅,照慣例,孩子若有心寫其他題目,可以商量換題目。
第二條線是運動會
打頭陣的 依然是一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U4QBR-V79I
電影為"贏球"和"迎戰"做了深刻的詮釋 看的孩子們安安靜靜
這星期 孩子們把AB收集到的運動家名言帶回家,
上課稍微聊過之後,希望小孩回家可以選一句與自己的經驗產生連結,然後把連結稍微用重點記下來
我們聊著 這些句子 不盡然要和運動有關
比如說成長、比如說人際關係、比如說閱讀經驗、書寫經驗或是旅行經驗,都可能和這皆句子有共鳴
有小孩笑著說:never try, never know.
是啊,never try, never know. 正是文本中選錄的極限運動家林義傑說過的話
運動會這條線,預計會繼續跑兩周
第三條線 是宜蘭校外教學
這塊用溫柔的方式獨異於台灣其他縣市的土地,有深厚的歷史、文學和人文底蘊
這次,先用吳敏顯的文字打頭陣,但是要推出來的是黃春明
選來選去,先選出了"小說家與老樟樹"這篇文章當文本
http://blog.udn.com/wum330/1951436
讓孩子有個合適的媒介知道黃爺爺
再來 關於宜蘭的書寫和工作會繼續下去 希望可以如同平原一般鋪展開來
以上 便是語五這幾週來的連連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