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五的媽媽們可能會遭遇以下問題 在這裡先讓妳有心理準備呀
或者 妳家小子動作快 你已經被轟炸了?
這是我們這星期二的學習單:
那位被我稱為媽媽的女士
親愛的只剩下七週就要轉換身分的語五小孩:
小時候我們一定寫過「我的媽媽」,當時,我們總是用小孩子的角度來看她,
我們看到他是怎麼照顧家人、看到她現在的生活、現在的樣子,
可是,現在我們長大了,我覺得你們已經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去看這位跟你一起生活的「被你稱為媽媽的女士」,用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她,並為她的生命書寫記錄。
我相信你會同意,你家那位女士可不是天生下來就要當你媽,她也曾經有她的童年,有她的青春時期,也有她的願望和夢想,她在當你媽的過程中,也要學習很多原本不會的事情,才可以努力把這個角色扮演好。
你懂事了,我真心希望你可以獲得另外一種眼界,去看看這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。
請你回家找個時間,像個記者一樣,去問問媽媽這些問題(問了心理有底就好,不需要把答案寫在這張單子上):
1.媽媽的童年
小時候的媽媽是什麼樣子?她的童年有什麼難忘的經驗?她懷念童年時光裡的那些事情?她的童年發生過什麼大糗事嗎?
2.媽媽的成長
媽媽覺得自己是個怎樣個性的人?她從小就是這樣的個性嗎?還是後來有什麼轉變?我眼中,媽媽的個性和她對自己的認識有那些相同?那些不同?
3.媽媽的愛情
媽媽當初是怎麼認識爸爸的呢?他們認識的時候,發生過什麼故事?
4.媽媽剛當媽媽的時候
媽媽剛開始知道自己要成為媽媽的時候,心裡在想什麼?
第一眼看到我,她的想法和感覺又如何?
成為我媽之後,她最大的挑戰或困難是什麼?
她覺得當媽媽最難的地方在哪裡?
最快樂的地方又在哪裡?
5.媽媽想要跟自己小孩說的話:
要讓小孩心甘情願回家問這些問題又不覺得麻煩其實不太容易
所以我出賣了我家媽媽 說了一大堆她的往事 小孩才看起來覺得願意回家廳廳自家媽媽的故事
這個教案源起於我在國中輔導室實習的經驗
當時 我看到好多青少年期的孩子和家裡 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之間 緊張卻僵硬的關係
好像對話在當時已經不可能發生 但是對話又是我想像中唯一可能解決困境的方法
所以我做了這個教案的前前身
當時的設計是放在輔導課上 而且切在認識自己的其中一個環節中(因為學校要求的設計是需要主軸和主題的啊 可不能你看到什麼重要教什麼)
這個教案的主要立意 是讓孩子有機會從「單純的認識這個人」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主要照顧者
去理解她的/他的成長、理想、曾經、想望、性格、弱點,以及他所做的,與孩子切身相關的選擇與學習
如果可以讓孩子看到一個「身為媽媽的女人」,或是「身為爸爸的男人」
(在當時的國中情景,因為隔代教養的比例,還有許多孩子最需要了解的是「身為阿媽的女人」)
孩子們也許可以用更成熟的態度和方法去面對兩代溝通或相處
畢竟
這位女士可不是天生下來就會當你媽,那個先生也不是天生懂得如何當你爸
大家都在認識和學習過程中啊 : )
所以,我的意思是,即便只是當做飯後聊天或是睡前故事都好
請包容我出了這個教案麻煩大家 讓我實驗看看這個教案到底有沒有感覺 :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