漸漸的 五年級穩了下來
上起課來 我們有了默契和揮灑的對話感
基於我們這屆"甚麼都沒有就是有義氣"的基調
所以除了為自己出征之外 我們另外跑的文本 也暫時不用以往一周一篇的方式 而改用連貫的三國演義
所以基本上 語五現在進行著四個軌道
1.課堂共讀、文本討論、生字詞語造字法--為自己出征和三國演義
2.個別閱讀線的建立--孩子們開始建立自己的閱讀線,去圖書館借的書、自己帶的書、我抱來的書
透過閱讀,我讀著孩子,孩子也讀我,當大家都找到了自己適合閱讀的舒適角,書語文字就不再陌生不再特殊,
終有一天,閱讀就像白開水一樣自然
3.每週測驗--藉著測驗,讓孩子熟悉生字,也藉著操作每個孩子與測驗的關係,讓孩子在面對語文的時候,有機會面對自己的困難,並且如實的建立該有的信心。
測驗內容會包含當週生字詞,也包含文本的邏輯、分析、演繹、推敲練習,漸漸地開始會加上書寫,透過小型書寫練習文字的手和文字的腦。
4.每週回家工作--週間以生字和學習單為主,週末會有各種不同的閱讀與書寫工作。
這週 行政事項多 希望下周可以有機會跟大家聊聊這幾個星期的看見與思索
曾經 我寫下這樣的文字 關於我想要的語文課
今天讀起來 想法依然沒有改變
放在這裡 跟現在的語五家庭對話 看看你們怎麼想?
我始終相信 要讓語文像呼吸一樣 存在
而不只是任務
任務是重要的 孩子要有任務感才有機會獲得回身過來的踏實感
而踏實感 往往牽繫著我們繼續探索的動機與能力
但只有任務感卻容易將語文學習是為身外之物
語文學習 應該是一種本能 是一種需求 一種與生命經驗互相拉拔映照的過程
五年級的陽 在這星期的閱讀延伸書寫裡寫到:
到底甚麼是勇敢?我覺得勇敢只是一個結果,他是一個人做了一件事的結果。
勇敢的人不是不會害怕,而是他們可以面對自己的恐懼,並且克服它。
大部分的人都有一個信念來對抗害怕。
比如說,書裡的小男孩的信念就是要幫小女巫買一個墓碑,
這個信念讓他敢到地下墓穴裡,甚至是離開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。
很多傳教士到危險的深山裡傳教,它們的信念是他們的神。
哥倫布到未知的海洋探險,他的信念是想賺錢。
每個勇敢的後面都有一個信念在支持,那,你的信念是甚麼呢?
這是孩子透過語文課而做的產出 但是 我相信
語文課教不出這樣的文字
這樣的文字之所以可以觸碰到人 是因為 寫這文字的孩子 在他的生活裡
曾經被許多豐富的經驗觸碰過
語文課能夠給人們最好的禮物
就是給他好多種超越自身的視野 提供一個整理的機會 珍惜他訴說的意願 或是創造與他的訴說對話的可能性
呵呵 回到我鍾愛的那句話語: 是極大 也是極微(改編自雷光夏的歌詞:臉頰貼近月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