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瑋寧說說話話說親子通訊201206

我們知道,在這迅速而飄忽的時代,已經有太多事情和心情是由O與1在主宰,在構成。

單純地,我們想為孩子留住一份質樸的白紙黑字,就像我們想為他們撐出單純而真實的童年空間。

因為我們知道,樸實無華其實才是真實的力量。

   

    這次,想用「親子通訊」當親子通訊前言的主角。

 

    從進種籽以來,我就很喜歡學校這唯一一份人手一本的刊物親子通訊。雖然說我不明白這份承載了這麼多記錄、感情和成長歲月的刊物,為什麼以硬梆梆的「通訊」為名,但依我對種籽的瞭解,我知道,這背後必定有故事、必定有一點帶著歷史況味的線索。

  

     果然!

 

     話說親子通訊的創刊號,這份「古時候」的刊物標題是「毛毛蟲學苑親子通訊」,出刊日為民國83225日,當時的刊物總共只有三張六面,不過裡面的訊息可是重量級。

仔細閱讀內容,一開頭就是一句:毛毛蟲學苑終於成立了!我們大家在短短三個月內,共同完成了一個被認為幾乎不可能的事,誰說美夢不能成真?

    然後看著雅卿寫:感謝常駐教師、義工父母和好多位小朋友,在自己方便的日子到學校參與桌椅、牆壁、櫃子的油漆、清洗、布置的工作;也感謝有老師找人把全部的水電線路做必要的調整、感謝有家長為了整理學校幾乎以校為家、感謝許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攜手把這廣大的學區弄乾淨,以後如何使這園地更美麗、更溫馨、更適合學習,就是你我大家共同的事情!!!

    除了開學的話,刊物內還詳載了上學要準備的東西、師生分組名單(轉譯成現在的語言應該是導師班名單)、分組考量原則、校園安全須知、清潔區責任劃分、三月課程介紹(想是最初版本的課程規劃)、學校活動邀請、家長會長的話、家長會選舉結果、義工輪值表、學苑收支表、以及行事曆。

 

刊頭上大大寫著:雙向溝通、建立共識、攜手同行。很明白的告訴我,在這電子郵件還沒有滿天飛,人們還不靠FB或簡訊飆訊息的年代,這份刊物,就是溝通學校理念和實質的重要工具。

 

再來,我翻出第十六期,學苑從燕子湖搬進信賢校區的第一期。

裡面的「學苑資訊」,寫著當時接待第一批來到烏來信賢校區的護專學生,寫著當時老師們邊摸索邊辦學的心情:我們要的教育,可不是形式和作法而已。

「教學頻道」寫著各老師目前覺得沒有什麼事情要透過親子通訊來說。不過倒是回答了三個家長提問:

  • 有新生家長問,對課程有意見如何表達?
  • 有家長說,他們覺得不可以問孩子的功課,也不應該提醒孩子做功課,以免影響孩子主動精神的培養,是嗎?
  • 有家長說,要他們不拿別人孩子的比現和自己孩子相比,實在很困難。尤其在學苑,眼見別的同年齡或低年齡孩子學習狀況比較穩定進步,真的就會著急,怎麼辦?

「圖書館消息」裡面記錄著當時圖書館經費暫時凍結,不過還是需要有添購書的準備工作要做。

「行政室通告」說,某某某家裡的電話和住址改了;投幣式的公共電話裝好了;有人捐了桌球桌;有人申請參訪校園;使用影印機的大人小孩記得要付費;還有,記得繳交交通費。

這時的親子通訊裡,已經出現「生活討論會記錄」,當時的應到人數—43人。

「家長園地」裡面有家長成長各相關訊息,家長聯誼會的紀錄和交流感懷,還有一封家長寫的信,裡面寫著—我相信我的孩子總是能夠想出一條路來走,而且,生命要有顏色。

然後是「家長大會公告」,裡面詳載了各家長委員的工作紀錄、討論、義工招募、以及學校的財務記錄。

 

    民國841115日,第十七期的刊物,出現了「種籽」名稱。「種籽學苑親子通訊」僅用刊頭,安安靜靜地宣告學校由毛毛蟲時代轉為「種籽」時代。

    這一期的通訊裡,記錄了種籽的台南校外教學,以及,將台灣分為十二區,每個學期去一區的「目標」。

    「教學視頻」記錄著畢業生伊婷回校與學弟妹分享國中的種種。他提醒學弟妹:國中有很多規定;要認清大環境中不是每個人都邏輯清楚,可以講道理;考試很多,最好現在就開始練習背書;要尊師重道,而且記得在國中某項行為是不是符合尊師重道的要求,認定權不在學生;伊婷也覺得國中功課不是很難,她可以做到中上。

    而校外教學,老師們則觀察到:

  •  孩子容易帶太多的零食
  •  能夠練習自己打包行李的孩子,東西比較少掉,掉了也很快發覺找回。
  • 部分孩子要學習怎麼用錢,有的孩子手上一有錢,就立刻花光光。希望家庭可以注意…..

    其他耐人尋味的消息有二,一是生活討論會的提案討論是「午餐時間是否限定」,經過討論,32票同意限定於1200-130之間,0票不限,其他意見6票。另一有意思的文字則來自三個不同的家長,分別寫了自己對於孩子學習和種籽生活的紀錄、想法和觀察。

 

    目前親子通訊的雛形,應該是從民國八十六年,第三十五期開始的。這一期的親子通訊出現了孩子的圖當封面,展開書頁,當時的院長淑妤定位親子通訊為「孩子展現心靈的媒介,開放給孩子、教師、家長及關心我們的朋友來稿發表」。於是,除了公佈欄式的種種,孩子們的文字開始一篇篇出現在通訊中。

 

    我不知道你從這簡單的觀察中讀到了什麼?

    有沒有因為看到什麼改變而覺得有趣?值得想想?

    有沒有看到什麼不變而會心一笑或心上被撞了一下?

 

    種籽現存的親師溝通管道,好像就是從最早期的親子通訊分化出來的。聯絡單、一學期三次的親師懇談、三不五時妳信箱中,來自瑋寧的叨叨念念、每年一次的學校問卷、大小種籽人的Facebookblog……相較於早年,如今我們的訊息跑得快、範圍廣、故事也講得細密,但是,這些訊息進入大家心靈的深刻度呢?這些溝通所構成的網,是否足以讓大家放慢腳步,細細思量?

 

我還記得,幾年前曾經討論過親子通訊是不是要從紙本轉為電子檔。當時教師團們想要留住紙張與文字真實出現自眼前的力道,因為我們知道,在這迅速而飄忽的時代,已經有太多事情和心情是由O1在主宰,在構成。單純地,我們想為孩子留住一份質樸的白紙黑字,就像我們想為他們撐出單純而真實的童年空間。因為我們知道,樸實無華其實才是真實的力量。

 

第一期通訊,三張紙;從42人的生活討論會,到101人次的校外教學。這其中的變與不變,都以這白紙黑字的形式記錄在親子通訊中。

我想邀請你,一如當初的淑妤邀請大家,走進這白紙黑字來,請從每一篇文字中,讀到關於這學習場域的個性和訊息,也請給我們圖稿、文字稿、散文、連載、詩文、觀察或筆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we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