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五課程軸線:
星期一 有時配合主題課做前置工作或討論
否則,便是跑為自己出征的文本共讀
共讀時 我們會討論其中的句子 隱喻 把武士的狀況類比到孩子們身上 或是把梅林說的話拿來聊
所以我們聊著武士的困境 、聊著自己、聊著已經認識的彼此、以及關於語文學習或是個別學習習慣的種種
最後我們會在今天跑過的共讀中,找出常用詞案生字回家練習寫
所以星期一,孩子都會有生字或是關於文本思考的功課要完成。
星期二 是主題課 我和婉如試著透過主題課跟小孩磨的是到山下上課才可能有的功夫
我們可以比較以前更頻繁的往外走 可以磨練群體行動的原理原則
舉例來說:
去看太陽的孩子前 婉如便設計便帶著孩子認識導演的拍攝心路歷程 看原初使他起心動念的紀錄片
也帶著孩子認識民生社區 認識這個瑋寧從小長大的地方 認識一個都市區塊的興起和困境
甚至討論如民生大戲院這種獨立戲院 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
認識民生戲院的老闆為什麼捨不得這樣一個已經荒廢的地方
下星期預計要去侯硐 所以已經有孩子開始讀關於侯硐的書 並且透過課堂試著深入侯硐當天我們會遇到的各種觸媒
看十月的天空這部電影前
我們在課堂上談煤礦產業 矽肺病(黑肺病) 談石油興起對煤礦的影響 還有侯硐地名的演變
貓村的發展 侯硐結合煤礦和貓咪的目的......
而十月的天空這部電影 則給我們一個不同時空 但是相同背景的感受
五年級的孩子還有機會做了本小手冊,星期二出門,手邊會有火車路線、有地圖、可以收集印章和車票,還有路上零零星星的回憶。
星期三 文本共讀
明查暗訪的結果,三國演義很對大部分孩子的心和脾胃 但是對於少數孩子卻是不容易進入狀況
所以我跟孩子們商量 以後的星期三 會換成不同的文本閱讀 讓小孩接觸不同的作家,以及不同的文體
星期三的回家工作,原則上是預習測驗,或是部分思索、分析或是推敲文字的題目
星期三的共讀目的,是讓孩子開開視野,建構文字書寫表達更大的基礎
這星期 我們讀的是日本作家安房直子的文字--鶴之家(取自白鸚鵡的森林,時報出版)
前幾周,已經有幾個孩子把安房直子的書帶回家去讀。
我這裡有的是白鸚鵡的森林 和 遙遠的野玫瑰村 其他的書都不在手邊
如果誰家有她的作品願意出借 目前還滿受孩子歡迎的 : )
星期四
會用一種複合式的工作節奏上兩節語五
在這九十分鐘裡 我們會用測驗讓孩子輸出生字、思索和各種關於閱讀的推敲
會工作回家之後的寫作線
這星期 也試著開始讓孩子用拼圖的方法 拼出木蘭詩
所謂拼圖 就是我會把一首詩弄成一句句或一段段
然後給孩子各種不同的線索去推敲出對應的古文段落
把原詩或原古文拼湊出來
對我來說 目的在於不怕古文,並且感受古代文字的語感
所以 不用懷疑 : )每個小孩 星期四到周末之間 都是有工作需要花時間面對的
孩子們目前是拉出了個別書寫線 用他們熟悉的題材 符合個性的題材去寫
下週之後 還會加上背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