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星期的生活課,我們進入聲音的單元
初上課,我先是提供了很多線索,也開放小孩問各式各樣的問題,好讓他們猜猜看,今天的主題是什麼。
我看到的現象呢,是一年級呱呱不問問題猛猜,二年級則比較精密的在利用問題接近答案的核心。
然後,我得要說,這次的課程設計我受子魚影響了一些,
怎麼說呢?原本我打算這門課就這樣一路操作下去,
可是上星期,子魚卻在上課前巴巴的看著我說:瑋寧,這學期都在玩東西,好少講故事......
是啊,真的好少講故事喔......
於是,這星期我選了兩個與聲音有關的童話故事,穿插著實驗講給他們聽。
然後,我又除新體驗到故事對小孩的魔力。
到底小孩為什麼那麼喜歡聽故事呢?
嗯嗯,這個問題好像還可以再問下去:電影、影集、小說,這些沾上手就停不下來的東西也是故事啊,
照這個想法,我這個成人以及我身邊的許多朋友也都喜歡故事
於是,問題變成:為什麼人們喜歡聽故事呢?
這是後話了。
這星期,我們先說了個「吹笛石」的故事,
然後是音波實驗。
先用大音響去震動一盆水,
再來,在鋼盆上繃上保鮮模,灑上鹽巴、胡椒等小顆粒,一樣用音響去震,
當場,除了看到鹽巴粒跟著音樂的節拍很有趣的跳動,
你也會看到小孩跟著鹽巴粒興奮的跳動。
一年級,
我讓小孩預測把音響移遠移近,音量轉大轉小會有什麼樣的差別。
二年級,
則放他們去校園找找自認為可以被震動的物體,帶回來實驗看看,
於是校園各個角落的沙土、種籽和撕成碎片的落葉都跟著音樂跳動起來。
再說一次,小孩也全都跳動起來。
然後,我們說了今天的第二個故事:大聲嫂嚇鬼。
謝謝王宏恩,寫了節奏強烈、意義深遠又如此好聽的歌
直到第二天還有小孩來問我昨天的歌叫什麼名字
「我不瞭解你的明白」
如果你想要看到你家小孩興奮的跳動,不妨去把這首歌找來。
生活課,常常會用到畫圖工具,色鉛筆蠟筆彩色筆都好,請讓小孩帶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