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一週的生活課,還是跑著「滾動」單元

這次小孩要觀察和預估的是滾動的力量

 

一開始,準備了六個空的保特瓶

把小孩分成六組,

要他們分別在瓶子裡裝上一瓶水、半瓶水、樹葉、沙子、石頭和空氣

然後呢,用目測的方法猜猜瓶子的重量順序

二年級的孩子,還有機會讀磅秤、討論為什麼這次要用磅秤測量而不用上次的彈簧秤

之後,二年級還得到一張表格,可以學著把預測結果和實際測量結果記錄下來。

 

然後,出現的是一個用十瓶鋁箔包疊成的金字塔、不同高度的椅子和木板構成的斜坡

(寫到此,忽然哀嘆起當初全心在安排課程順序,完全忘了可以照相這回事......)

小孩們開始預測哪一個瓶子從斜坡上滾下來,可以撞倒最多的鋁箔包?

還有,預測一樣的瓶子,改變斜坡高度的結果會不會不同?

然後我們討論了一下重量、高度和衝下來的力量之間,到底有沒有關係。

 

基本上,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孩子在預測時的其況差不多,

他們大致可以從經驗推估那些瓶子比較重;比較重的瓶子衝下來的力量比較大;比較斜的高度也可以造成比較大的衝力等等

其中,也有一些共同的錯誤猜想,因此也有一些共同的發現,

比如說,他們都以為沙子是很輕的東西,即使裝滿了一整瓶,也不會重到哪裡去,

所以當他們發現一整瓶沙子竟然比一整瓶水還要重,甚至比半瓶小石頭還重的時候,一二年級的小孩都會說:

「原來沙子這麼重啊?!」

二年級對於「摩擦力」這個詞還是很感興趣,所以在這次的實驗過程中,

小孩不斷會冒出摩擦力這個詞。

比如說,當我把板子移到離金字塔較遠的地方,

部分二年級小孩們會看著板子到金字塔中間一段磨石子地說:這一段會有很大的摩擦力,撞倒金字塔的力量會變小。

還有些平常對科學很有興趣的孩子,在這個教案理很快得就迸出他以前學過的知識:重力加速度

 

這個教案跑完,我有兩個心得:

1.小孩真的是很喜歡自己動手,論如何他都要自己摸摸看、試試看,

  一年級的小傢伙,有時因為我第一次操作教案,所以還在抓讓他們操作的節奏,

  所以有時辛苦了他們要給瑋寧練習和掌握教案和小孩的時間,

  二年級呢,有了早上的經驗,通常可以修正到最順暢的節奏和軌道,所以操作的機會也比早上的小傢伙更多一點。

  關於這點,唉唉,我要加油啊

2.飲料罐疊成的金字塔是吸引各個年級小孩的強力磁鐵

   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堂低年級的課,可以如此吸引中高年級的目光.......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weining 的頭像
    iweining

    櫻花 油桐 相思樹

    iwe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