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 直接跟孩子談自主學習
難得的鴉雀無聲
眼神低垂的、眼神炯炯的、寧靜的、想望的,這堂課都出現了
談到底,我想這表示孩子們其實已經漸漸蹲低,接下來就是準備跳
只是每個孩子的起跳點,有著不同的絆腳石,
或是每個孩子對於往前走,有不同的心理障礙
從期初到期中
我一直試著當一艘潛水艇,伸出淺望鏡,解讀這屆五年級個別的樣子
透過上課、對談、交作業的方式、字跡、作品、同儕互動、對事情的反應或眼神
揣摩的孩子目前對於學習、對於生活的想法和經驗
同時推估需要跟他工作的方式和節奏
另外,我也試著透過他們的集體效應,去投下適合的文本、話題和學習方式
這也就是我這幾週大量運用情緒卡跟五年級工作寫作的原因,
陪伴這些孩子練習定位自己的情緒,應該是重要的
他們的感受力強,有些孩子甚至特別敏感,無論是男孩或是女孩,對於情緒的反應都大,
但是有的孩子快如電光火石,有的孩子卻屬於寧靜噴發式的內在火山,
有的孩子感受到情緒容易形成挫折
有的孩子對於挫折得又容易形成情緒
仔細帶著他們討論情緒時,也發現他們其實不太能掌握情緒的區別
生氣和急躁有沒有不同?
煩惱和擔心一不一樣?
嫉妒和後悔之間有沒有關聯?
開心、喜悅、希望、快樂、驚喜、高興、欣慰、狂喜.....之間究竟是怎樣的程度差別?
適當地透過討論讓孩子熟悉情緒的存在
了解情緒的層次和區別
甚至知道這些情緒之間的連動性和複雜度
很有助於他們練習了解,進而駕馭自己
我們談自主學習,其實不是談孩子究竟有沒又在自主學習
而是在談,自主學習的路徑、其中的崎嶇、自己所在的位置、說明孩子個別的狀況,以及各自可以有的步伐和願景
我跟他們說:一切的差別都是在於--自我意識
我問孩子:你對於自己的學習,有意識嗎?
你,了解自己嗎?
了解自己的時間管理、弱項強項和學習風格嗎?
你知不知道當我們一起探索這些,你在種籽的所有學習,才會形成意義?
士逵這星期的作品,寫了一段話:麻木,是一直做同一件事情,卻不知道意義在哪裡。
我跟孩子說,就是這樣啊,
無論你在做的事情現在的自己喜不喜歡,請練習問自己---這件事情的意義,究竟在哪裡?
本週回家工作
1.預備測驗(小海鸚鵡、倒立的老鼠,常用字和思考題)
2.書寫:情緒卡的主題書寫
以情緒為開頭,寫成一個一個的句子。比如說:甜點為主題----嫉妒是草莓蛋糕看到大家都比較喜歡點巧克力口味,心裡暗暗希望巧克力蛋糕隔天會發霉。